-
药品追溯码管理政策解读、规范流程及保障用药安全:
一、政策解读
1. 药品追溯码是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2. 国家对药品追溯码的管理政策旨在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3. 药品追溯码系统应遵循国家标准,实现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
二、规范流程
1. 药品生产环节: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生产、检验、包装等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生成药品追溯码。
2. 药品流通环节:药品经营企业应采购具有追溯码的药品,并在销售过程中确保追溯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药品使用环节:医疗机构、药店等使用单位应查验药品追溯码,确保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4. 监管环节: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追溯码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三、保障用药安全
1. 提高药品质量:药品追溯码有助于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假冒伪劣药品风险。
2. 促进药品监管:药品追溯码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便捷的监管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 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通过查询药品追溯码,了解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信息举报 -
关于药品追溯码管理工作的政策解读
自2025年7月1日起,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药品追溯码管理制度,要求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先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追溯码,方可完成医保基金结算操作。同时,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将全面实现药品追溯码的全量采集与上传。
本次政策调整,旨在强化药品流通监管、提升用药安全水平、打击假药和回流药等违法行为,保障医保基金合理使用。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什么是药品追溯码
药品追溯码是指印刷或粘贴在每盒药品外包装上的唯一识别码。该识别码如同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一对应的特征,是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重要手段。
每盒药品的追溯码理论上只能被扫码一次用于销售记录,如同一追溯码被多次记录,可能涉及假药、回流药或串换药等风险行为。
二、如何进行药品追溯码查询
为方便消费者实时获取药品销售信息,国家医保局已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了“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打开微信,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选择“服务”或“医保服务”菜单栏,点击“药品追溯信息查询”;
进入“药品信息查询”页面后,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追溯码(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
系统自动反馈该药品的销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服务仅适用于医保部门认证的追溯信息查询平台,通过其他第三方软件或App扫描得到的信息不具备医保结算参考效力。
三、查询结果及判断依据
查询药品追溯码后,结果将显示为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一)未查询到销售信息
如果扫描后系统提示“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建议消费者等待一至两天后再次扫码查询。如仍无记录,可能是销售机构未按规定扫描追溯码。此种情况应及时向销售单位或有关部门反映,以便监管部门介入核查。
(二)查询到一次销售信息
若系统显示仅有一次销售信息,且为本人购买的记录,则表明该药品来源合法,流通过程规范,可放心使用。
(三)查询到两次及以上销售信息
若该追溯码存在两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销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此类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消费者可选择向销售机构提出异议,必要时向市场监管或医保部门举报维权。
四、政策执行的重要意义
本次追溯码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化监管,是落实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重要举措。
对于消费者而言,药品追溯查询功能使得用药过程更加安心,有效避免购买到渠道不明的药品。对于医保基金而言,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其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五、下一步要求
各级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应严格执行扫码结算要求,确保每一盒纳入医保结算的药品都已完成追溯扫码操作;
到2026年1月1日,所有医药机构都应实现药品追溯码的全量采集与上传工作,不得遗漏;
各地医保部门应加强培训、督导和监管,推动药品追溯系统与医保结算系统深度融合;
消费者如发现异常追溯信息,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反馈或拨打当地医保热线进行举报处理。
本次药品追溯码新规的实施,将有效遏制非法药品流通,保障公众健康权益。请广大群众在购药时主动关注药品追溯信息,形成自我监督意识,推动药品监管制度落地生效。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