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个擦丫
![]()
高铁建设迎来重大突破:初步设计获批 年内有望正式开工
十年筹备终落地:从规划蓝图到实质建设
2025年5月16日,江西省发改委传来重要消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渝厦通道关键组成部分——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简称“长赣高铁”)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批,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项目预计年内正式破土动工。这一节点的达成,标志着这条串联湘赣两省、承载革命老区振兴希望的“黄金动脉”,终于从十年规划走向实质性建设阶段。
纵贯湘赣429公里:构建“350时速”交通新干线
长赣高铁起自湖南长沙西站,向东南经黄花机场、浏阳,穿越大美江西的上栗、萍乡、莲花、永新、井冈山、遂川等地,终至江西赣州,线路全长约429.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约846亿元,建设工期5年。其中,湖南段长131.85公里,设长沙西站、黄花机场站、浏阳北站3座车站;江西段长297.55公里,设上栗站、萍乡北站、莲花站、永新站、井冈山站、遂川站、赣州北站(预留)等8座车站,全线共11座车站。
值得关注的是,浏阳北站作为湖南段重要节点,选址于主城区以北的关口街道长兴社区,距西北环线仅220米、浏东公路800米,按“地级市标准”建设,站场规模达1.5万平方米,设2台6线,采用全高架线正下式站位,未来将成为浏阳对接区域发展的重要门户。
多维价值凸显:串联经济带 激活老区振兴引擎
作为渝厦通道的“最后一段”,长赣高铁的建设意义远超交通本身:
- 时空距离大压缩:建成后,长沙至赣州通行时间将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长沙至厦门高铁行程从7小时压缩至约5小时,极大拉近长江中游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时空距离;
- 老区发展新机遇:线路途经井冈山、莲花等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将直接打通革命老区对外连接的“快速通道”,助力赣南等地区融入全国高铁网络,激活红色旅游、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加速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
- 枢纽功能再升级:长沙西站通过联络线与长沙南站互通,黄花机场站实现“空铁无缝换乘”,进一步巩固长沙“米”字型高铁枢纽地位,推动湖南从内陆大省向开放高地跨越;
- 区域协同新纽带: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横向通道,长赣高铁将促进赣湘两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城市在产业协作、人才流动、文旅融合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十年磨一剑:破解难题迎来“加速期”
长赣高铁的推进历程堪称“十年磨一剑”。项目自2014年启动规划以来,先后经历线路走向优化、环评调整、技术方案论证等多重考验:2022年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2024年11月通过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批,2025年初完成初步设计评审。此次初步设计获批,标志着项目前期要件全部落地,正式转入施工筹备阶段。
当前,项目面临桥隧比高达87.66%的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占比59.7%,桥梁占比27.96%),以及跨两省协调、资金筹措等挑战。但湘赣两省已将其列为“十四五”重大工程,明确江西承担34.5%建设资金,湖南同步推进征地拆迁调研与配套工程准备。根据计划,2025年5月启动施工招标,6月底前正式开工,预计2030年建成通车。
从“纸上蓝图”到“脚下通途”:开启沿线发展新篇
随着开工节点临近,长赣高铁的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湘赣两地千万民众的心。这条承载着区域协同梦想、老区振兴希望的高铁线,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更是一条经济发展轴、民生幸福线。待其建成通车,湘赣大地将更紧密地融入全国发展大局,革命老区的山水资源、红色文化也将借助“高铁速度”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言:“长赣高铁的建设,是对‘八纵八横’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对老区人民的庄严承诺。”随着施工机械即将轰鸣作响,一幅“高铁赋能区域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