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26
				 
				![]()
人为何钟情广东这几城? 
近年来,赣州地区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入广东的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广州生活。这背后是经济、地理、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经济引力:广阔就业与发展机遇 
广东这几座城市经济实力强劲,产业多元且发达。以2023年数据为例,广州GDP总量达30355.73亿元 ,深圳为34606.40亿元 ,东莞是11438.13亿元,惠州也有5639.68亿元 ,河源为1348.22亿元 。在产业布局上,深圳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产业,像华为、腾讯等行业巨头,为高端人才提供了大量高薪岗位;东莞制造业根基深厚,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电子、服装、家具等产业发达,工厂众多,对于劳动力需求旺盛,许多赣州人即便没有高学历、高技术,也能在此找到合适的工作;广州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金融、贸易、汽车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百花齐放,就业选择极为丰富;惠州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电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不少从东莞等地搬迁而来的企业,为求职者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河源虽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在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中,生态农业、旅游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也在逐步崛起,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 
相比赣州,这些城市的薪资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更具吸引力。赣州2023年GDP为4606亿元 ,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活跃度上与广东这几城存在差距。在赣州,普通工人月薪可能在3000 - 5000元,而在广东上述城市,普工月薪普遍能达到5000 - 8000元,加班的话收入还能更高。并且在职业晋升上,广东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管理体系和晋升机制相对完善,从基层岗位逐步晋升到管理层的机会更多,能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地理与交通:紧密相连的便捷纽带 
赣州与广东地理位置相邻,赣州地处江西南部,与广东北部的梅州、河源、韶关等地接壤,地缘相近。以赣州与河源为例,直线距离较短,交通往来十分便利。赣深高铁的开通,更是极大缩短了赣州与广东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赣州到深圳仅需1个多小时 ,到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也在数小时交通圈内。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人员往来,降低了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也让赣州人在考虑迁移时,将广东这些城市作为首选。 
交通的便捷还促进了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使得赣州人对广东城市的了解加深,看到了更多发展机会,从而吸引他们前往定居生活。 
文化相通: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基石 
赣州与广东部分地区同属客家文化圈,有着相似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客家话是赣州和广东客家地区人们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日常沟通基本没有障碍,语言的相通让赣州人在广东这些城市更容易融入当地生活,结交朋友。 
在风俗习惯上,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清明祭祖、中秋团圆等传统习俗,两地都极为重视且形式相近。饮食方面,赣州和广东客家地区都喜爱吃擂茶、酿豆腐等特色美食,相似的饮食口味让赣州人在广东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慰藉思乡之情。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赣州人迁入广东城市的重要情感因素。 
政策利好: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广东在人才引进和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在人才引进上,各地纷纷推出人才补贴、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优惠措施。例如,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给予高额补贴,在住房上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等保障;广州将高层次人才纳入“穗岁康”保障范围,重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这些政策对赣州的各类人才具有极大吸引力。 
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下,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交流,赣州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在产业承接、交通互联、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与广东展开深度合作。这使得赣州人在广东这些城市工作生活时,能享受到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如赣州人在广东就医可实现异地医保结算,生活更加便利。 
赣州人选择迁入广东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广州生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这种人口流动现象还会持续,并在促进两地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